当前位置为:首页>> 新闻公告新闻公告
PM2.5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什么
     PM2.5的成分非常复杂,不仅有一次形成的颗粒物,还有很多由气体转化而来二次粒子。两者虽然都有危害,但专家表示,二次粒子才是PM2.5家族中的“终极杀手”。
  一般来说,产生PM2.5的三个主要来源,包括电厂烟囱等固定污染源排放、机动车尾气及建筑工地扬尘。从这些污染源中排放出来的固体颗粒物就叫做一次粒子。
  而工业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硫、硫酸盐或者硝酸盐,在一定气候条件比如湿度和温度适合的情况下,就会附着到空气微小的灰尘和水汽当中,形成了直径也小于2.5微米的二次粒子。
  PM2.5又叫可入肺颗粒,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副站长傅德黔说:“(颗粒)进入人的肺泡,对身体会有危害。而二次粒子不仅是颗粒物的问题,还有化学成分在里面,对人的损伤更大。”
  中科院大气所的专家经多年研究发现,二次粒子在PM2.5颗粒中占的比例会随季节变化而不同,冬季可能会占到百分之三四十,而夏季一般会占到百分之六七十,而且由于光化学作用,光线好时比光线弱时占的比例更大。
  近年来医学研究发现,二次粒子作为PM2.5中的危险分子,对老年人的心梗、心绞痛或心血管疾病会造成一定影响。
 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潘小川说:“细微颗粒对健康的危害实际上主要决定于它吸附了哪些毒物,它如果吸附的是致癌物,那么长期影响会导致人体致癌;如果它吸附了一些有机污染物,那么有可能导致生育生殖方面的毒性作用;如果它吸附的是重金属,严重来讲就可能导致中毒。”
  为进一步研究二次粒子对环境空气和人体的危害,目前,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专家已经对每天的取样结果做比对实验,不仅看PM2.5的浓度有多少,还要做一系列化学分析。
 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副站长傅德黔说:“比如看看它里面有没有重金属,比如看看它的硫酸盐、硝酸盐的比例组分有多少,这样有助于我们将来的政策决策,对PM2.5的治理应该从哪里抓源头,有很大的帮助。”